装饰者模式
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,就增加功能来说,Decorator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。
装饰者模式的工作原理:
可以创建始于Decorator对象(负责新的功能的对象)终于原对象的一个对象“链”。1
A=>装饰=>B=>装饰=>C=>装饰=>D=>装饰=>实体
装饰者模式隐含的是通过一条条装饰链去实现具体对象,每一条装饰链都始于一个Componet对象,每个装饰者对象后面紧跟着另一个装饰者对象,而对象链终于ConcreteComponet对象。
装饰者模式UML图
ConcreteComponent:让Decorator对象为自己添加功能。有时候使用ConcreteComponent的派生类提供核心功能,在这种情况就是用ConcreteComponent替代了Component的功能,而且装饰者是继承于ConcreteComponent的子类。
Component:定义ConcreteComponent和Decorator类要实现的方法,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类继承于该类就具有装饰或被装饰能力。
Decorator:具有特定装饰功能的类,用来装饰ConcreteComponent类。
装饰者模式的应用场景:
1、 想透明并且动态地给对象增加新的职责的时候。
2、 给对象增加的职责,在未来存在增加或减少可能。
3、 用继承扩展功能不太现实的情况下,应该考虑用组合的方式。
装饰者模式的优点:
1、 通过组合而非继承的方式,实现了动态扩展对象的功能的能力。
2、 有效避免了使用继承的方式扩展对象功能而带来的灵活性差,子类无限制扩张的问题。
3、 充分利用了继承和组合的长处和短处,在灵活性和扩展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。
4、 装饰者和被装饰者之间虽然都是同一类型,但是它们彼此是完全独立并可以各自独立任意改变的。
5、 遵守大部分GRASP原则和常用设计原则,高内聚、低偶合。
装饰者模式的缺点:
1、 装饰链不能过长,否则会影响效率。
2、 因为所有对象都是继承于Component,所以如果Component内部结构发生改变,则不可避免地影响所有子类(装饰者和被装饰者),也就是说,通过继承建立的关系总是脆弱地,如果基类改变,势必影响对象的内部,而通过组合(Decoator HAS A Component)建立的关系只会影响被装饰对象的外部特征。
3、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装饰者模式,否则会提高程序的复杂性,增加系统维护难度。